一、通过劳动仲裁途径
申请仲裁的依据
公司与员工建立了劳动关系,即使老板跑路,员工也可以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仲裁。因为劳动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仍然适用。根据相关规定,如因劳动报酬等发生争议,员工有权申请仲裁。例如,若公司倒闭老板跑路导致工资未发放,这属于劳动报酬方面的争议,符合仲裁受理范围.
申请仲裁的准备工作
准备申诉书:要填写劳动申诉书,明确阐述自己的诉求,包括被拖欠工资的具体情况、要求赔偿的金额等。
提供劳动关系证明:提交能够证明有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例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有公司名称的工装、考勤记录等。这些材料有助于确认员工与公司之间的雇佣关系,是仲裁时非常关键的证据.
明确被拖欠工资数额:需要准确计算并提供被拖欠工资的具体数额等相关信息,以便仲裁机构进行审查和裁决。
二、民事诉讼途径
提起民事诉讼的情况
如果员工对仲裁结果有异议,可以提起民事诉讼。例如,仲裁结果未能满足员工对工资和赔偿的合理诉求,员工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来进一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将重新审查案件事实和证据,根据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三、利用公司破产程序
员工薪资在破产程序中的地位
若公司破产,员工薪资优先受偿。在破产财产分配时,员工的工资、医疗福利基金、及其他与抚恤相关的各项支出等属于优先清偿的范畴。按照法律规定,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首先要清偿的就是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等,这为员工索要工资和赔偿提供了一定保障.
参与破产程序的方式
员工作为债权人,可以和其他债权人向人民法院申请资产保护及公司资产清算拍卖。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由管理人清算公司财产,制定财产分配方案,按照法律规定对于公司的债务进行清偿。员工需要关注破产程序的进展,及时提交自己的债权申报材料,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应有的考虑。
四、涉及刑事犯罪时的报案途径
判断是否涉及刑事犯罪
如果公司倒闭老板跑路的情况涉及刑事犯罪,例如存在诈骗等行为,员工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讨欠薪。公安机关将按照相关法律进行调查处理,若认定构成犯罪,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同时员工也有可能追回被拖欠的工资和获得相应赔偿。不过这种情况需要满足刑事犯罪的构成要件,例如老板有故意欺诈员工工资的主观故意并且实施了相关欺诈行为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