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解孩子离家出走背后的原因
自我意识觉醒与家庭冲突
叛逆期通常出现在11岁 - 18岁之间,这一时期孩子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开始对父母权威产生质疑,渴望独立并希望获得更多自由,当家长的管束与孩子的独立需求产生冲突时,孩子可能选择离家出走表达不满。例如,家长过度限制孩子的社交活动,孩子可能为了反抗这种限制而出走。
家庭矛盾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家庭环境压抑,像父母经常吵架,孩子对家庭生活会心生厌恶,从而产生离家出走的念头。比如有的家庭吃饭时父母都要争得面红耳赤,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就容易想逃离家庭。
孩子在学校或社交中面临的压力,如被同学欺负、社交关系不好等,也可能促使他们通过离家出走的方式来逃避。
情感需求未得到满足
孩子可能感觉自己不被理解、尊重和信任,在家庭中缺乏归属感。比如家长总是用命令的方式对待孩子,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孩子内心的情感需求长期被忽视,就可能选择离家出走。
二、预防孩子离家出走的措施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亲密平等的朋友关系,让孩子参与家庭的管理。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在孩子遇到困难、失败时给予鼓励安慰,成功时及时表扬。例如在家庭决策中,听取孩子对一些小事的意见。
在设定合理限制的前提下,给予孩子自主做决定的空间,满足他们的独立意识需求。比如在孩子选择兴趣爱好方面,家长可以提供一些选择范围,然后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家长要向孩子展示自己的理解、支持和关怀,而不是仅仅施加控制或批评。可以通过共享经历、共同参与活动等方式增进亲子关系,像一起参加户外运动、做手工等。当孩子感到被信任和尊重时,就更愿意与父母沟通,降低离家出走的可能性。
家长要创造一个开放和安全的环境,让孩子能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倾听是至关重要的,这能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声音被听到,情感被理解,减少孤独感和无助感。例如,家长可以定期安排专门的时间与孩子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内心想法。
有效沟通
建立信任关系
给予适当的自由和限制
尊重孩子的成长
关注孩子的情绪信号
许多孩子在离家出走前会表现出易怒、焦虑、沉默或明显的情绪变化等信号,父母需要密切关注这些信号,理解它们可能是孩子内心冲突的表现。通过细致的观察,及时介入,避免冲突升级。
三、孩子离家出走后的应对方法
保持冷静
不要盲目追寻和责骂孩子,先确保孩子的人身安全。因为过度激动的反应可能会让孩子更加害怕或者抗拒回家。
寻找孩子的下落
看看孩子房间有无留下纸条,如果有仔细查看内容,根据纸条上的原因决定寻找方向。
若是在校学生,立即通报学校。班主任知道孩子在学校的好朋友,可能很快知道孩子去向,而且学校可以动员老师和同学一起寻找。
询问孩子的朋友,扩大知情者的范围,从而找到更多查找孩子的途径。
与孩子重新接触
当与孩子重新接触时,尽量以平和的态度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思念,而不是表现出强烈的愤怒或不满,这样更有利于孩子接受并愿意回家。